•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2 阅读数:

                                 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战略研究

 郭 彤1 ,翟良锴1 ,马丽叶2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国际合作与交流部 陕西 西安710126、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广州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555 

 

  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人才培养要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文章以当前国际形势为背景,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导向,结合新时代人才培养任务,认为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转变国际化战略,调整国际合作布局,优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结构;从国际合作形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师资、管理队伍国际化水平,形成全面系统、多部门协同、高效运转的外围服务保障体系。

关键词国际化 ;人才培养; 新时代战略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发展规划研究专项“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政策系列研究”(项目编号:无)。

作者简介郭彤(1972-),女,河南方城,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翟良锴(1990-),男,山东济宁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师资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马丽叶(1991-),女,甘肃临夏人,硕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合作网络布局、高等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识别码】A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源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着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而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关键[1]。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利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途径之一。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拔尖创新人才。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发展环境,以及新冠肺炎带来的影响,深入思考研究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战略并应用于实践,不仅是高等院校“双一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高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所在。

一、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

1.国际形势巨变的应变需求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改变了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加速逆全球化,直接而猛烈地冲击了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文化交流。同时,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借机联合打压中国,不仅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与中国“脱钩”,并不断以各种理由,限制和打压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阻碍国与国之间正常的人文交流。复杂的局势使中美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受到极大限制。但是尽管如此,美国在很多领域依然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面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在努力保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高校传统合作的基础上,积极谋划调整国际合作网络与布局,优化国际合作策略,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双一流”建设中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现实命题。

2.“双一流”建设的内涵需求

2015年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持内涵发展,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以质量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交流,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切实有效地提升国际化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推动高校的“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育更多国际化人才。

3.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责任需求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特殊背景下出台的,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这不仅是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和摇篮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国际化人才培养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出国际化人才。

二、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

1.新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策略

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和“战略竞争对手”以来,美国对华政策一路下滑,中美高校间的交流受限。2020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人员流动进一步受限。在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我国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国际合作策略,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要求。

(1) 国际化战略的转变

结合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要求,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原有国际化工作的一些短板,我们需要尽快转变国际化发展战略。一是从数量到内涵的转变,重点转向提升各项工作的效益质量,例如国际学生的“优生优育”、学生海外交流的内涵式发展等;二是转变传统的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模式,创新交流方式和途径,例如开展留学生的反向合作办学、与国外大学合作打造国际校区等;三是从注重短期效益到长期效益的转变,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考核机制转变等为引导,鼓励师生深度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2) 国际合作布局的调整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升级,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剧烈波动。在赴美交流频频受阻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合作形式(如线下改线上),保持与美国高校交流不脱钩;深化与德国、瑞士、瑞典、英国、法国等创新能力较高的欧洲国家的合作,开辟新的合作伙伴;通过加入中东欧高校联合会、丝路大学联盟等国际高等教育联盟及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开拓与中东欧、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加强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拓展对非合作新阵地,建立中非合作机制和平台。落实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总要求,不断优化国际合作,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国际合作网络布局。

(3) 国际化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

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尽合理,学生赴海外短期交流比例较大,三个月以上至中长期联合培养的人数较少、比例较低,师生到国际组织实习或任职、参与国际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的参与度低,很难切实提升人才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一是要以资助政策为导向,要引导鼓励参与中长期、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如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留学项目;二是要建设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培养和输送国际组织人才。

2.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际交流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高等教育也从线下教学模式转场到线上模式。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探索新形势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势在必行。

1)国际合作形式转变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国际教育交流和人才流动受到了严重冲击,合作交流形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方面,国际合作将有组织地从线下转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另一方面,疫情改变了引进利用海外教育资源的方式,全球高校都在寻求新合作模式,物理链路+网络链路、信息流动+人员流通同步走,势必深刻改变国际合作的形式。

2)人才培养模式和内容创新

合理利用慕课资源,促进课程体系改革。随着远程教育技术的不断升级,慕课资源进一步丰富,远程教育市场进一步繁荣,提供慕课资源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比传统的线下课程,慕课具有开放性强、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2],国内外的海量慕课资源是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补充部分。要通过引进国外顶尖高校的优质慕课资源,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嵌入现有培养方案中,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选择;要改革传统学分及评价规则,将国内外慕课学分纳入现有课程评价和考核体系之中,让学分的设置更为灵活。

加强外语教育和学科融合,培养一批兼具外语能力和跨学科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各国合作不断深化,对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当下教育的最新趋势。结合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布局的优化和调整,要加强法语、德语、俄语等小语种语言教育,为中东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教育合作打好基础。同时,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问题需要具备多样知识背景的人才,只有单一学科知识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是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中的应有之义。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中必须体现家国情怀。同时,国家的发展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人才培养理念中必须有国际化的要求。2020年人类与新冠疫情的抗争凸显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密切联系和依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望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更为强烈。气候变化、粮食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严重、人口过快增长等全球问题依然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强权主义、恐怖主义等形势依然严峻,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贡献力量和智慧。解决这些复杂的世界问题,必须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3)机制体制创新

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加大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支持力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世界地位的提高,我国正在从国际事务的参与者向国际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转变。为了完成这种转变,我们要培养既能参与及决策国际事务、又具备良好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通过国际组织实习、任职,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也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水平的重要要求。

强化国际合作平台及项目的利用。国际合作平台具有稳定的合作基础、规模化的派出、质量高的培养质量等优势。要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在双方有稳定合作基础上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持续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形成稳定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利用国际联合培养项目,拓展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渠道,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多地区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3.国际化人才培养支撑保障体系

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完备的支撑保障体系,支撑保障体系包含师资队伍、管理队伍和外围服务保障体系,具体内涵如下:

1)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

招才引智,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聘。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才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的拉力在增大。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出台了一系列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新政策和措施,给海外华人华侨注入了信心和希望。二是助推海外人才“回流”的推力在增大。少数国家的排外情绪、歧视行为、对海外华人学者的大规模审查,给其造成较大困扰。综合两方面因素,可以预见后疫情时期海外人才回流的意愿将大大增强。我们应抓住后疫情时期人才回流契机,通过各种渠道延揽海外人才,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提高现有师资水平。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深入了解现有师资队伍的特点,结合高校“双一流”建设需求,设立国际化师资培养专项,支持中青年教师参与高水平国际会议、赴海外高水平大学深度交流、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参与国际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设计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组织教师赴海外学习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模式,加大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力度。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师资队伍的同时,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2)打造熟悉国际形势、能够抓住国际化发展机遇的高水平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除了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之外,更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掌握国际形势发展动态,能够预研、预判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主动出击,抓住发展机遇,为“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增加知识储备,扩大国际视野,例如设立专项培训项目,提升管理队伍国际化能力。另一方面,要引进具有海外经历、多元化学习工作背景的管理型人才,提升管理队伍的多样性,丰富管理队伍的人员构成。

3)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外围服务保障体系

目前,国际化人才培养尚未形成全面系统、多部门协同、高效运转的外围服务保障体系。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协调校内各个部门,完善相关规定,明确职责分工,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供保障;第二,全面营造国际化氛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在学生培养的前端、后端和外围各环节增加国际化元素;第三,成立“学生出国学习交流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方面的指导,让在地国际化扩大学生国际化视野;第四,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领域的高度国际化属性,建立与跨国企业、科技平台的合作渠道,为学生就业创业创造更多机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之挑战。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危机之中蕴藏着新的机遇:新冠疫情的成功应对彰显我国制度优势,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们要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在不确定中把握确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要主动作为,积极应变,保持国际化的战略定力,以更加灵活、变通的方式,以正确开放的理念,培养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研究[D]. 赵红. 上海交通大学2011

[2] 王辞晓,杨钋,尚俊杰.高校在线教育的发展脉络、应用现状及转型机遇[J]. 现代教育技术. 2020, 30(08).

Strategical study on talents cultivation in new era

GUO Tong, ZHAI Liangkai, MA Liye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d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6)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requirements, important changes have occurred in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ed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evelop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aim of "double first-class" initiative, and the task of talents cultivation in the new era. It believes that in the new era, higher education shall change internationalized strategy, adjust the layout of global cooperation network, an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 training; reform the cultivation model in terms of the form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and content, and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of faculty and management teams and form a comprehensive, efficient and collaborative supportive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new era, strategic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