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字教材在课堂上的运用

 林惠玲    3000字符加图标

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广东云浮,527300


      [摘要]: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枯燥无味的数字,巧妙地利用数字来换算做对比、把数字编排起来、以及数字的特殊性与数字重复性运用起来,可以实现历史教学的快速记忆。达到思想感情的升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历史科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字;历史;教材;教学

     我们的祖先在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过程中,从结绳记事到辨别事物的多寡中逐渐认识了数,并创造了记数的符号。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这些简单、美妙的数字,都是先辈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那我们将如何巧妙地运用好历史教材中的数字?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使历史课更加妙趣横生呢?

     一、 用历史数字教材来换算做对比

     数字本身是个简单的符号,枯燥无味的,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数字活起来,那么教学的内容得以升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这就要我们老师要对教学进行换算、编排成形象生动的知识,在历史课堂上才能讲得出奇,用得巧妙。从而打动人心,引发人的思想感情的升华。

     镜头一:我在讲到明朝北京城时,采用了数字的换算做对比的方法:“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长9000多米,设有6个门。[1] 9000多米它相当于200米长的运动场45个,400米长的运动场22.5个”。学生听了之后,个个瞪大了眼睛,十分惊讶,惊喜的情绪溢于言表。接着我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谈谈你对我国的古代建筑的想法?”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我请了几个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我归纳:“古代建筑规模浩大,形象曼妙。体现了一种大气、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这样,不仅唤醒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更激起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为以后建筑更雄伟的建筑物而努力掌握知识,感恩伟大的祖国,实现中国梦。

     镜头二,我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残忍的手段在6周内,就屠杀了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2]现在我们每个班60人左右,整个学校3000多人,那么就相当于5000个班,100个学校的人数。结合实际学生听到这些数据,精神都蹦得紧紧的,疙瘩都出来了。这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懂得那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要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所以我们要奋发图强发展自己的国家,不再受任何的伤害也不再留给后人任何的耻辱。我可以看到学生的眼神更坚定了!

     二、 把教材上的时间数字编排起来

     教材中有很多时间数字,如果我们把这些“僵硬”的数字,“活”起来或“联”起来,这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归纳与记忆。:

     镜头三:我在讲到中国近代史外来侵略我国时,我国的社会性质上发生的变化:

     历史数字教材在课堂上的运用

     镜头四:(七年级人教版上册)我让学生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总结了十个朝代:

     1、 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2、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3、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4、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5、秦(公元前221年——前206年)6、汉(包括西汉、新朝和东汉)(公元前206年——220年)7、三国(220年——280年)8、西晋(266年——316年)9、东晋(318年——420年)10、南北朝(420年——581年)。学生总结后,还要求他们每个朝代相应都要识记:建国者和都城、了解开国者的故事,夏、商、西周三个朝代还要识记亡国者等。

     镜头五:讲到台湾时,让学生归纳,识记台湾历史上三次与大陆分离:

     第一次: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直到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归祖国。

     第三次:1949年,将介石集团败退台湾,海峡两岸至此分离至今。

     你看,简简单单的一条横轴就轻松的把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给归纳出来了;按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我们学过的七年级上册的朝代写了出来;台湾历史上三次与大陆分离的状况归纳了出来。所以数字编排的好处是,首先让学生记牢有规律的数字,然后顺着数字将发生的历史事件记牢,再引伸出每次历史事件的经过和详细内容。这种层层深入,由表及里,逐步向纵深发展的记忆方法,对于学生来讲,方便多了。

     三、 抓住其数字特征性来记忆。

     关于准确记忆历史知识,可以利用多种办法。记忆历史年代,可抓住其数字特征性。镜头六:例如明朝灭亡,也就是清军入关的时间1644年,[3] 前两位数字恰是后两位数字的乘积。每届讲到商鞅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6年,[4]很多学生在记这个时间常会记错。会记成公元前365年,我会教他们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有3,才到5,才到6。学生听了后很易接受,理清了顺序很方便记忆。又如,在讲到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时,在六盘山去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借道宋境进攻全朝。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5] 学生一听到这个数字1234,都不约而同的笑了笑。这个时间数字好巧呀,好容易记忆,根本不用花什么心机都能轻易的把这个事件和时间记忆起来。之所以说,有些特别的历史数字时间用对了方法去记忆,课堂效果就好。

     四、 教材上有些时间,数字上是重复的。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但传导方式不同,结果也就各异。在教学中,我采用表格手段数字教学,使枯燥的数字应得形象、新颖、学生就易接受、易理解。镜头七:

     表一:历史事件,时间数字重复

     历史数字教材在课堂上的运用

     事实上,教材中历史事件的时间,具有特殊性,我可以利用它的特殊性,“巧妙”的把相关的事件、时间、内容给记忆起来。这种方法,深受学生的喜欢,给学生节省了很多时间,方便了记忆。在课堂上,从学生笑眯眯的神态中,我感觉得到他们减轻了学习压力。

     五、用时间数字来记忆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

     镜头八:以《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为例,有趣的利用时间数字来记忆我国的一些重要节日: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青年节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七一建党节

     就这样繁锁的知识浓缩成为短短的几个字,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理解了课文,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这种方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的这些方法,镜头我都在教学中运用过。深知教学能把繁多而散乱的知识归纳成简单而有条理的体系,简化了知识,简化了书本,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到历史不是枯燥乏味的科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师生间情感可以交流,升温。人是活的,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教材上的历史知识可以按时间的顺序整理归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也可进一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归纳总结。使他们减轻了学习压力,更爱上历史。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0

[2]朱汉国主编:《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3-94

[3]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6

[4]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33

[5]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48

上一篇: 关于会计课堂教学的思考
TOP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