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7 阅读数: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张伟杨,徐云姬,张  耗,刘立军,陈  源

(扬州大学 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  ]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农业标准化教育对农科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农业标准化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对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以期为我国农科类院校同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2019年扬州大学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植物生产类卓越农林人才多方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编号:YZUJX2019-5A)、2019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SWYY-151)。

[作者简介]张伟杨(1990—),男,汉族,安徽六安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水稻抗逆栽培与原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即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进行统一、相互协调的各类对象(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订并实施由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而成的标准,以实现资源合理利用、生产过程清洁高效、产品或服务优质、国际贸易繁荣公平与互利互惠的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过程[1]。实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均离不开农业标准化。因此,农业标准化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科技兴农与农民增收的前提、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贸易与世界逐步接轨,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当前我国正面临农产品国际贸易壁垒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农业转型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在此背景下,当务之急就是要努力培养大量适应时代要求、满足“三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的综合型农业标准化人才,这就对当前农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加强对农学专业大学生的农业标准化教育是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但目前我国高校农业标准化课程教育普遍存在教材资源匮乏、教学难度大以及考核评价模式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因此,要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更新并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考核评价模式等方式方法去有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强化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2],为农学学生将来从事涉农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现状

农业标准化为新兴的跨学科课程,主要介于工程和管理等学科之间,既要有农业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同时还涉及到标准化理论、农产品质量和管理、农产品交易等,信息量较大,但目前包含以上内容的书籍较少。此外,农业标准化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为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完教材的内容,通常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往往缺乏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学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尤其对于其中很多抽象的概念的讲授,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标准化还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教学现状往往会造成学生既不能扎实地理解该课程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很难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这种现状无疑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对农业标准化人才的极大需求。因此,必须要尽快改变这种农业标准化人才供求不平衡的现状。

二、 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 优化教学内容

1.1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当前农业标准化教育已经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中普遍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3],但是农业标准化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具体可操作的相关资源仍然相对匮乏[4]。以笔者所在的扬州大学农学院为例,该门课程的讲授主要的参考资料均为15年以前的出版发行的教材,例如:《农业标准化概论》(张洪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张洪程等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农业标准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等。正是这些教材奠定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标准化教育的基础,并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民众的饮食观念也发生巨大改变,经历了从追求“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这么一个过程。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愈演愈烈,国际上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可谓是瞬息万变,新的技术和新的规范(标准)层出不穷,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教材未能及时更新。因此,在该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必须系统性地补充新知识、新成果,以现代化、全球化的视角进行审视和更新,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赋予新的内涵,从而使学生了能够及时地了解当前世界上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方向与焦点,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1.2 精简教学内容

从我国对农科类各专业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时分配情况来看,农业标准化的课时通常是被大幅压缩的,一般只有32个学时。因此,如何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既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获得较多的知识量和实践技能,对授课教师而言既是不小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农业标准化部分内容进行优化精简,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应当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本课程的核心内容来讲授,如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管理、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认证等章节,这些内容是学生掌握整个课程的必备基本功,缺之不可。而对于一些偏常识性的内容,如农业标准的种类级别和体系、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及监督、农业标准化与农业质量认证、农业清洁生产、农业国际贸易、农业标准化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等章节,则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讲授。

1.3 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农业标准化不仅是一门集技术、工程和管理学科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宏观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5]。众所周知,实践性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但目前农业标准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没有有效的结合,没有真正发挥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的作用[6, 7]。在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当地农业企业、农贸市场、优质农产品基地等单位,调查了解农业贸易现状,引导学生向广大农业人员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并撰写针对农业标准化相关问题的调研报告,为政府与企业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有效地获得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与技能的综合提高。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注重案例式教学

农业标准化课程的核心内容为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其内容与知识体系相对比较新,我国目前尚缺乏非常对口的专业教材,仅有的一些参考资料均是侧重于论述,难以满足当前农业标准化教育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农业标准化课程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体系非常丰富[8]。此外,农业标准化还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不断催动农业标准化的发展,知识体系更新极快。因此,授课教师想要在非常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大量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是该课程明显的特点,仅仅照本宣科地进行讲授,往往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求知极性也不高。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标准化课程的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在国内外均能找到丰富的案例可供参考,只要授课教师能够及时地、系统地捕捉和筛选,完全可以用之于该课程的教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于农业标准化课程的教学实践非常切实可行。

所谓“案例式”教学,即授课教师通过将教材中抽象难懂的知识引入典型的案例,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储备的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解析、积极思考、析事明理,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具备趣味性的主题活动,在师生对案例进行共同讨论、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8]。案例分析讨论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至关重要,这就既要求学生提前认真预习好教材本身的内容,更要求学生能够做到主动拓展学习课本以外的相关知识,如此共同讨论才能得以开展,这一过程就有效地将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此外,案例式教学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理想教学效果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到好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能够在广泛搜集相关案例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和授课时间的不同,辩证地筛选和设计教学案例。被选择的案例应该尽量新一些、大一些、更能够贴近生活一些[8]。另外,案例的选择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案例,而要能够放眼于全球,这样更加要有利于地培养学生的全球观。

2.2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鉴于农业标准化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很难靠传统的“灌输”的教学方法去调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当前该课程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实验教学也是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9, 10],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难以全方位地向学生展示实验对象的特性。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例如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农作物、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农业微生物的细胞周期等,使得学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实验仪器,在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部件、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等进行全面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演示出无法通过实验手段展现的理论实验,这大大地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再是单调地“教师为中心”的填灌式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该课程涉及到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理论性知识从枯燥乏味的课本文字中提取出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制作成多彩的课堂展板,再进行课堂展示,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

3 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注重综合能力

3.1理论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检验手段,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关节环节之一。一般教学成绩构成比例为平时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20%)和期末考试(占70%)三个部分组成。期末的闭卷考试作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旨在考察学生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平时成绩仅仅占30%的比重(平时考勤占10% +课堂表现占20%),这无疑是过低的,难以真正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评价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大部分学生只在考试之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式的突击学习,不利于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建议提高平时成绩占比,即(平时考勤占20% +课堂表现占30%)。“案例式教学”考核方式应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考核。因此,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提高平时成绩占比,也是“案例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例如,可以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作为考察学生课堂表现的重点。首先,由教师给出汇报的主题范围,可以适当推荐部分参考资料以及获取相关资料的途径,教师根据学生数量进行分组,通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进行资料收集调研后形成报告,并制作成幻灯片,由授课教师随机指定小组成员的一位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可发出提问,然后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和点评,最后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采用这种案例式的教学,既能有效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能有力地提高学生对农业标准化的主观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调研式学习的过程中,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均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协同创新的能力,非常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实验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可以将实验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核学生个人的实验报告,即教师通过考量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写作水平,以考察学生个人的实验能力;另一部分考核小组实验能力,即通过评判各个小组整体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以考察学生团队实验操作能力与协作能力。两项考核各占50%,构成该项最终成绩。

3.3 实习课程考核方式

教师可以将实习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核学生个人的实习报告质量,即考察学生的实习报告的写作水平,包括对实习过程的记录和实习过程个人的心得体会等;另一部分则是考察以实习小组为单位的汇报质量,小组将实习过程中所掌握的信息整理制作成幻灯片,并选派代表将其中核心内容向教师和同学做汇报交流,最后由授课教师和学生共同打分(教师占比为70%,学生占比为30%)。两项考核各占50%,构成该项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洪程. 农业标准化原理与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 赵冬生. 高等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41): 159-160.

[3] 高辉, 陆建飞, 张洪程. 加强农业标准化教育,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 高等农业教育, 2004 (8), 21-22.

[4] 刘秀, 李静波, 金晨钟. 农学专业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0): 316-317.

[5] 沈雪峰.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业标准化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18): 279-280.

[6] 赵辉, 王喜英.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下《农业标准化》教学改革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 32 (03): 292-295.

[7] 贺道华, 朱翠林.《农业标准化概论》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2011, 17 (21): 162-164+180.

[8] 张洪生, 杨锦忠. 《农业标准化与质量认证》案例式教学模式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 (21): 190-191.

[9] 宋睿, 李俊周, 玄丽莎, 张雪海, 张静.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 (09): 306-307+310.

[10] 沈雪峰, 陈勇. 农业标准化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改革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21): 326-327.

Reflec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in agricultural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Zhang Weiyang, Xu Yunji, Zhang Hao, Liu Lijun, Chen Yuan

(Agriculture Colle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China, 225009)

Abstrac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s an important and basic work to promote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new period, and also is the objective need of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Therefore, the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mon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standardized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course from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practice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China.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