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依托“互联网+”竞赛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提升

发布时间:2021/12/22 阅读数:

依托互联网+”竞赛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提升

 

许小娟 晏仕英 张安东 易思君 周洁 赵建*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5) 

[  以四川大学各类科学竞赛、创意活动或科研训练项目为基础进行项目追踪与有机延伸,结合高校学生培养计划与日常课堂教学需求,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前期“互联网+”竞赛项目为依托,建立“桑沃”公众号平台,并将该平台与课程中心及其他教学手段整合,开展本科生日常教学工作。在生物知识推广中学习文献查阅与整理,推动学生以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等多角度挖掘家乡传统美食与加工技艺,撰写科普文章并发布与分享,同时引发讨论与思考。进一步深入教学管理和组织教学工作,把工作重心从组织学生竞赛逐步后移到项目执行和后效评估。把各类项目中的学生创意从文档变为实物,进行项目内容具象化,充分延展并持续挖掘各类项目的教学潜力。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增强自主学习的“粘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关键词] 互联网+;自主学习;实践教学;教学组织与管理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程(SCU8172)

[作者简介]许小娟(1987-),女,四川达州,硕士,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通信作者:赵建(1976-),男,江苏扬州,博士,教授,生物技术系主任,主要从事微生物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2    [文献标识码]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competition project to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actical skills

 

Xu Xiaojuan, Yan Shiying, Zhang Andong, Yi Sijun, Zhou Jie, Zhao Ji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various scientific research competitions, creative activities or research training projects of Sichuan university , the project tracking and organic extension are carried outIt combined with students’ training plans and daily classroom teaching demand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Established a "Sunshine World" platform relied on the previous "Internet +" competition project, and integrated the platform with the curriculum center and other teaching methods to implement daily teaching work for undergraduates. Learned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llation in the promotion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promoted students to explore traditional cuisine and processing skills in their hometown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food microbiology and food processing. And wrote popular science articles and publishing and sharing through WeChat official accounts, at the same time triggering discussion and thinking. Further deepen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rganize teaching work, and gradually shift the work focus from organizing student competitions to project execution and after-effect evaluation. Transform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in various projects from documents to physical objects, make the content of the project concrete, fully extend and continue to tap the teaching potential of various projects. By combining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timulated students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in learning, exercised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enhanced the "stickines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Keyword  Internet +; Independent learn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随着互联网+”写入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高校理论和实践教学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1]。从高校教育视角认识互联网+”,可以看到互联网带来的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的冲击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的深层次影响。近年来,各高校倡导通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以赛促学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即借助学科竞赛的竞争性、实践性、专业性及赛后荣誉等特征,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2]。然而高校中存在一个普遍的不良现象,即各类活动或学科竞赛项目重申报轻执行,竞赛结束后便束之高阁,浅尝辄止,优秀的项目较少得到延伸应用。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食品谣言,各种冒牌养生专家鱼龙混杂,还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这些与人们日益提升健康诉求相冲突。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性对当前热点进行讨论和辟谣,撰写可以正确引导科学饮食的文章,可以引发讨论与分析以杜绝盲从。

以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桑沃-食品健康社区电商平台为原型,依托于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科学、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通过教学管理与组织,吸引生科学和食品加工背景的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科普文章的收集、整理、撰写与讨论,对健康食品网络和民间谣言或错误观念的剖析。把原参赛项目中的学生创意从文档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进行项目内容具象化,对现代食品和农产品的加工贮藏技术等进行整理与分析的同时,旨在积累用户,对农场、农产品加工商、食品生产商提供电商平台奠定基础。

同时与课程中心等线上教学手段相整合,进行本科生教学工作,以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生物类学科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将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既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又能学以致用的结合生活并拓宽视野。形成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学科竞赛、专业知识应用、理论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等多环节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 查阅文献甄别信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依托前期“互联网+”竞赛项目,建立微信公众号“桑沃”(图1),公众号主要分为科普和推广两大板块科普板块主要在于将科学的农产品和食品营养知识通过严密的科学逻辑和生动有趣的文字图片做成推文的模式进行科学解释和知识普及,其中涉及到食品辟谣、健身饮食专区结合四川大学课程教学推动学生以食品微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食品加工等多学科角度挖掘家乡传统美食的美食技艺,形成微信推文。推广板块结合各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进行推广,提升健康饮食理念和农副产品关注度。

设定特定专题,如 “饮食常见误区网络辟谣食品安全等板块,生命科学学院背景和相关专业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库,对选定专题进行深度的多维度的信息挖掘,得到专业和最新的信息,信息汇总之后引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查阅文献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既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查阅文章,资料整合,撰写文章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能通过对谣言和历史错误观念的思辨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1 “桑沃微信公众号Logo

2. 结合课程教学,撰写科普文章

部分参加比赛“互联网+”项目原本只停留在一纸文书状态,在竞赛结束后未发挥作用。现将其与课程教学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累积素材充实教学课堂,获得1+12的互作效果。项目驱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项目为主线,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 [3]

通过与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结合,将“桑沃”应用于学生教学,依托《微生物与人类文明》等课程,推动学生结合专业知识,通过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方式形成微信推文并在“桑沃”平台发布。科普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引用国家相关组织机构的指导性文件或与权威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对接、寻求指导性建议、科研数据分析等方式整理出科普性文章。二是邀请各领域致力于农产品生产和推广的企业或个人,以及在校大学生自主发帖分享科普知识。对于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科普文章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对文献的整理,对实践的落实,并吸引更多学生投稿,参与到项目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3. 延伸竞赛项目,建设创业型公众号“乡食村落”

四川大学学生在参与桑沃微信推文撰写和分享过程中受此启发延伸出主要针对社会人员的乡食村落公众号平台(图2。当下“桑沃侧重于推广健康的饮食理念,并与四川大学课程中心结合用于教学;乡食村落侧重对农场、农产品加工商、食品生产商进行实地考察和合作,在平台上进行宣传和推广农副产品,提供试用体验平台用户,同时转发桑沃发布的健康饮食推文,将健康饮食理念推广到社会。将用于教学为主的桑沃公众号过渡到乡食村落平台,通过互联网模式克服了传统农产品、食品销售的弊端,提高了销售效率,节约了时间、运输和仓储成本,给农户或农副产品生产商创造出巨大的价格优势。“乡食村落的建立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大大增加了受众客户,将桑沃的成果进一步扩大。

 

2 “乡食村落微信公众号Logo

 

 

4. 构建管理、科研、教学、竞赛协同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倡导大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每年开展的创新性项目及竞赛有: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4]。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竞赛全国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指导的学术型团队在此类竞赛中均取得不俗战绩,且在此过程中着重培养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英语水平、沟通和表达技能。然而在竞赛或项目结束后缺乏项目管理、项目跟踪、深度挖掘、教学需求的再运用机制等,学校应重点把握对项目建设前后的管理和良性导向,对每个项目从开始-结束-新的开始的过程中注入更高层次的关注,以学校指导学生构建的优秀项目所积聚的红利与沉淀来反哺科研与教学。

依托互联网+”参赛项目与四川大学课程教学相结合,用于本科生创新教学是一个新的教学思路,即可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专业知识,又可拓展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建设成为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和综合核心素养的第二课堂[5]。科学地将大学生竞赛项目成果纳入整个教育教学工程中,且积累的素材反馈性充实于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其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结束语

依托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科学,省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鼓励并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对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价值、口味品质等进行评估与推广,这一举措既解决了微信推文素材,也让相关专业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合理应用,支撑了课程教学。在桑沃的基础上衍生出乡食村落公众号,将用于教学为主的桑沃公众号过渡到具有创新创业形式的乡食村落平台,将桑沃的成果进一步扩大

在竞赛或项目建设前后,学校在政策上的导向性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成果是否具有更强的可实施性,因此需要深入教学管理和组织教学工作,把工作重心从组织学生竞赛逐步后移到项目执行和后效评估。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由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宏观的系统性研习观念。

 

参考文献:

 

[1] 朱彩平,王毕妮“. 互联网+ ”时代下高校食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农产品加工,2018(5):91-93.

[2] 金锐.学科竞赛在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提升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126-127.

[3] 赵秀梅,郭咏梅.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软件,2020,41(03):293-296.

[4] 苏磊,武文彬.以项目和竞赛为依托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23):7-9.

[5] 黄大可,桂丽,王盛花,李报,鲁云霞,贾雪梅.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