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基于创业概念教学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9/05/15 阅读数:

  刘亚平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三亚,572000

摘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设计专业的社会应用性日趋增强,院校及专业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意、创业意识与能力的三创型应用人才。基于此,本文围绕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探索与研究如何在应用型高校中实现实践教学环节和创业结合的课程发展。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  实践  创业   学周刊

 

Discussion on practical link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based on Entrepreneurship Conceptual Teaching

 

Liu Yaping

 

(Hainan Tropical Ocean Institute, Hainan Sanya 572000)

 

Absrt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social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is increasingly strengthen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fessional teacher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 demand oriented,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creative, and so on.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the three creative application talent.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explores and studies how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trepreneuria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Design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ship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大众,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渴求。然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社会生活品质也提出新的要求,市场需要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型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大众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特别是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从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出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应用型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本文就环境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与创业概念教学的融合作粗浅探讨。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首先,创业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生毕业包分配的观念根生蒂固,认为只要大学毕了业,就业就不成问题。可是一旦他们真正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因此,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

其次,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要做到“三破三立”:即破等待安置的旧观念,立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破一业而终的旧观念,立从事多职的新观念;破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立开拓进取的新观念。创业意识的培养,要使得学生明白创业是实现远大理想、塑造辉煌人生的一种途径,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

最后,区域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院系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兴趣,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强化其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艺术教育与艺术服务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

2.1 教学过程中创业教学理念有待加强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根据文件意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方向。

2.2 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实践性有待增强

由于我国环境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而且都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下逐渐建立起来的,所以一直以来环境设计教育思维与模式都是沿用原来工艺美术教育的现成格式,讲究按部就班,讲究循规蹈矩,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而且设计与市场相距甚远,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这样的教育思维束缚下,培养出的学生创新性能力缺乏,更谈不上持久的创新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生的师资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教师没有参与社会实践,无法准确了解专业是发展动态。从整体上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师匮乏。

2.3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艺术类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弱,导致文化理论课的教学严重滞后,同时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设计方案的效果表现,忽视了对文化素质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引导。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是需要有广泛的知识作为支撑的,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名俗、宗教、文学等,远不止环境设计专业所学课程知识。虽然老师们也有各类研究课题,但是学生实际参与其中的却寥寥可数。

 

3 创新创业理念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就业难问题有效途径。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国务院于2015年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鼓励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增加创新实践课程。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决定其是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专业,在课程实践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改变教学模式,由传统的传授式授课转变为训练式课堂教学,以此形成“信息判断—勘测—查阅—评估—设计—操作”创业与实践教学的对接。

3.1 信息判断

通过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认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运转模式和经济环境变化时的应对策略,以便让学生判断自身条件的优劣、甲方的水准和项目中的价值。

3.2 勘测

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应用和设计的实践中,教师与实践单位取得联系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实地体会企业的真实情况,感受企业的整体运转过程,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市场调研并做总结报告,最后小组分享调研结果进行讨论。

3.3查阅

查阅与项目相关的案例,总结创业的成长规律和企业的经营理念,以便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业风险意识,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

3.4评估

通过前期的调研考察,学生对所做项目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可以邀请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人士进行亲身演说,并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在这样的实践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3.5设计策划

学生自由组织创业团队,每个人在团队中承担特定的任务。设计产品—制定创业营销策略—完成创业内部运作设计。在此创业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和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报告,还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团队合作,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3.6操作

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实际操作项目。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融入到真是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活动,结合国家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为学生提供物质支持。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多渠道筹集创业基金,并聘请一些企业管理者定期指导学生创业。

 

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自主创业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应用型院校是以培养应用人才为根本,环境设计专业是集科学与艺术于一身的综合学科,是所有专业中最具创新性,也是最适合用自主创业的方式来实践和表达自我价值的专业。因此,基于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和不足的分析,以实践为载体,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高度智能化发展的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 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 彭英.对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转

文稿来源:教育教学论坛编辑部 网址:www.jyjxl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