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2/27 阅读数:

赵立文

甘肃省甘谷县大石学区 甘肃甘谷 741200

【摘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一标“、”二查“、”三读“、”四做“、”五疑”的预习方法,并在教学中初见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  质疑  学周刊

【正文】目前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预习”这个环节正式编入课例,可见预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预习已经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了。其实课前预习既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自学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加强,最终使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

所谓“预习”,其实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性的自主学习活动。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以前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现成学习条件和有效的学习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从狭义上讲,课前预习是指在上新课前就着手进入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学生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已经独立阅读并学习了新课的内容,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课文的心理准备。

从以往的实际语文教学中,我早就发现,能够坚持课前预习的学生并不是很多,没有预习习惯的反而占了很大比例。一旦缺少了课前预习环节,许多学生就把语文学习的时间限制在仅有的四十分钟课堂之内,这就必然对语文教学的效果产生较严重的影响。

目前,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既耗时又费力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真正做好预习环节,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总结出来了”一标“、”二查“、”三读“、”四做“、”五疑”的预习方法,并且经常运用于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标”:指的是在每个自然段前用1、2、3…标上的段序;也可以采用各种符号原文作标记。如:可以用着重号“·"标出不认识的生字;用三角形“△"标记形近字;用圆圈“O"标记多音字;用虚线”---“标记成语;用破折号横线“一一“或波浪线“~“画出描写优美的句子;有问题的地方可以标上问号“?”等等。

“二査”: 生字和生词是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这类问题通过查阅工具书(比如字典)应该可以得到解决,为进一步理解课文打好基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把重点放在利用手上的工具书比如字典,去查字的上。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不光了解读音和字形,还要掌握词语的一般含义,并要求联系上下文,理解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学生一旦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对生字新词有了较充分的掌握,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节约时间,少讲或不讲生字新词,从而把精力集中在抓好课文重点上,这样就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预习环节通过工具书査找有关课文的情景资料,对加深理解课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读”:教师要求学生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章节,则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其中含义。

“四做”: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感知,然后对教材中一些内容较深的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习题,通过动手动脑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教学的重难点,为下一步的课文讲解打好基础。教师出的习题应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争取做到启发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并注意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和比例。

“五疑”:古人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 “学则须疑。”预习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并教会学生不断地提出质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实践说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提出说明稀奇古怪的问题,不管怎样,教师都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支持鼓励他们,千万不可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对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它放在讲读课文的节骨眼上去重点讲解。对有些学生提提出的“有问题”的问题,教师应善意地加以指点和引导,切忌挖苦讽刺,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做一些质疑示范,引导学生去质疑。

比如学习小学语文《穷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这样去质疑:首先,看了这个题目会想到什么?通过读课文后进一步让学生质疑:文中所说的穷人具体是谁?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他们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品质?其次,引导学生去根据文中的关键词提出问题,如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沉默”等关键词。结果是学生思维的大门被彻底打开,问题也出来了:桑娜在什么情况下感到心惊内跳?她为什么会感到心惊肉跳?她为什么会忐忑不安?……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探索问题,是达到预习目的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途径。

【结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自觉接受很多新知识。只要教师切实重视井抓好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正确指导,“堆土成山,积水成渊”,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就会得到“自求自知”的锻炼。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提高独立思维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这样就有可能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获得的则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读写算》2012第84期李红英《激兴趣,爱阅读》

2】《读写算》2012第84期方义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