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登教育教学论文
  • 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 开展教育学术讨论
  • 介绍科教创新内容
  • 报道教学信息动态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书刊报简介
主办: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学周刊杂志社编辑部编辑出版   学周刊杂志社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南大街269号《学周刊》杂志社  邮编:05002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79/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9132   发行:学周刊发行管理中心       订阅:全国各地邮..[详细]

渗透式人文教育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3/18 阅读数:

渗透式人文教育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韦亚宁a 杨玲

(上海健康医学院 a医学影像学院 b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上海 201318;

b通讯

作者)

[  ]医学是一门人学,亦是一门仁学[1]。它不仅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更承载了医者的人文关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使命感。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理论的教学愈演愈烈,而医学生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的养成却少之又少。医者只有医技却缺乏医德,医患关系自然随之恶化,在这种局势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刻不容缓。人体形态学是医学院校的基础专业课程,也是医学生在漫漫医学之路上遇到的第一位“人体启蒙老师”,在人体形态学的学习中,医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从中感受到生命之美、人文之美。本文结合人体形态学学习,探究医学生如何从人体形态美学感悟到人文之美,将医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编织成一曲和谐的乐章。

[关键词] 人文 ;医学; 医学生

[基金项目]2020年 上海健康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专项-医学院校非医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B3-0200-20-309017-22)

[作者简介]韦亚宁,(2000-),女,安徽省临泉县,学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影像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杨玲,1975-)女,上海,博士,上海健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讲师(通讯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原来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3]。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中不仅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还需要温暖的人文关怀,二者都是医学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医学教育偏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影响下,医学生也埋头专攻专业技能,忽视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这便导致部分医学生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缺乏发散性思维、缺乏与患者的共情能力,难以满足现代人的就医需求,难以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人,否则关爱人、抚慰人、尊重人都会因为人文素质的缺乏而化为空谈[4]。所以,一位合格的医学生不仅要专攻学术研究,更要自发地、主动地去学习探索人文之美,传递优秀的老一辈医者身上的仁者之风、医者之气。

1医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具备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医学生在踏入未来医学事业后,医学事业的对象、目的、核心价值都是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对医者而言,亦是起到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而言,医者人文精神的缺乏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人口众多的中国,一天之中来来往往的病患数不胜数,在这种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氛围下,医务工作者本身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疲惫感与压力,若此时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较为薄弱、社会责任感缺乏,极易与身心受伤、精神高度紧张的病患产生冲突。医者“以人为本”的信仰与精神自然无法坚持。不仅如此,人文精神的匮乏还会导致医学生在从医事业中,过度看重物质、缺乏人情味;有浓厚的利己主义,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对未来医务工作者培育何其重要。

1.1人文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何为人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求生存和充实丰富生活所创造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即是人文。那么何为人文精神?一切文化,皆是人创造的。因而一切文化的精神,都是人文精神[5]。这么说来太过抽象,简单而言人文精神就是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信条,时刻关怀体谅人的情绪,爱护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肯定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自我选择。

1.2人文与医学的关系

医学是以生命为核心,以人为本,围绕“拯救生命、维持健康”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囊括人的生理健康、人的心理状态、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等与人类生命有关的一切生理和环境联系。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就象是太极上的阴阳两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医学是为人类生命抵御疑难杂症、远古病毒的坚固铠甲,为人文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可能;而人文是医学实践探索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为医学服务亲民化、有序化、高效化奠定基础。如此说来,医学与人文密不可分。如果说医学的科研精神为医者披上理智、稳重的白大褂,让医者有能力手握刀剑抵御病魔;那么人文精神无疑为医者庄重冷酷的形象镀上了层层人性的柔光,为病患带去希望与暖暖的人性关怀。所以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在未来医学道路发展上应时刻将医学的科研精神与人文精神紧密结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2人体形态学是人文之路展现的开始

若想深刻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必先理解“人”这一概念[6]。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诸多门类中,人体形态学无疑最能系统地展现人体的正常形态,构建完整的人体模型。然而部分医学生往往并不重视基础医学,常常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深奥的医学科研和高科技的医疗器械的内容,培养出严谨理性的思维模式却缺乏仁爱的温情,医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平衡失调则直接导致医学生在思维层面缺乏对“人”的深刻理解,丧失人文关怀、人文素养。因此人体形态学的学习是每一位医学生在人文道路上的起步。只有倾心细致地去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人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组织的生理功能,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人体模型,才能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伟大和不易,才能发自内心的产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唯有这般,才能尝透人文精神的真谛。

3医学生从人体形态学中感受人文之美的途径

人体形态学课程以正常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课程中蕴藏了许多医学之美,如显微镜下的细胞之美、人体骨骼结构之美、器官协调工作的精妙之美,同时许多内容都涉及医学人文素养和伦理问题。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主动探索人体形态学背后蕴藏的人文之美,自发地思考生命的价值,懂得如何去尊重生命、关爱患者,建立符合人性的医学思维,从而塑造医者科学探索的思维、仁心仁爱的灵魂,成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3.1理论学习中探索人文之美

3.1.1 结合研究前沿,培养科学素养

在生物医学飞速发展的当下,医学生应紧随科研探索的步伐,在人体形态学的学习中,紧密联系学科研究前沿,及时更新医学专业知识。比如在学习组织学研究方法的时候,了解组织工程的概念,在学习复层扁平上皮基底部细胞特点时,查阅干细胞的知识,在学习受精相关内容时,拓展辅助生殖技术、克隆技术等,在了解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同时,结合医学领域的社会人文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如:韩国黄禹锡干细胞造假事件,中国科研人员贺建奎 “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由此,形成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以及完善的人格理念。

3.1.2. 挖掘生活中的医学常识,培养探索精神

所有理论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终将运用到生活。医学生应将理论知识和生活日常相互联系,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医学现象。以自问自答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抛出疑问,如:健美运动员的肌肉发达,是因为通过锻炼使骨骼肌细胞的数量增多了吗?跑的快慢、耐力好坏,只跟后天努力有关吗?阑尾炎患者静脉输液的时候,药物是经过哪些结构到达病灶的?为什么当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里放出来时跟自己平时听到的不一样?治疗中耳炎的药物是滴鼻子还是滴耳朵?通过思考和探索过程,更能理解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构成和体循环的途径、耳的结构和声音传导途径……同时,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模式,不仅能有效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1.3  密切贴近人文,培养仁爱精神

医学生在人体形态学的学习中,要将“人”这一概念牢记于心,“人”不是冰冷的医疗器械,而是感性温暖的生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医学生需要充分挖掘人体形态学中的人文因素。如:在学习骨质的化学成份和物理性质时,结合儿童与老人的骨质特点,强化生活中尊老爱幼的美德;在学习女性生殖系统时,结合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引导大众关爱女性。学习内分泌系统时,介绍侏儒症产生的原因,懂得帮助弱者,尊重生命。这种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医学生正直的人格与仁爱之心的焕发,提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3.2实验实践中发现人文之美

3.2.1 善于发现,探索显微镜下的美学

实验课借助于显微镜,通过各种染色方法,观察梦幻般美丽的人体微观世界。在锻炼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医学生还需要有意识的以美学观念来探索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如:经硫堇苦味酸染色的长骨切片,骨单位,层层叠叠,一片金黄,像正在等待丰收的梯田;银染法制备的大脑组织切片,椎体细胞的突起枝枝蔓蔓,构成一片神秘的森林;结肠腺的横断面,像一朵朵清雅的雏菊,构成“花瓣”的是淡染的杯状细胞;胸腺髓质中由同心圆排列的胸腺上皮细胞构成的胸腺小体,经HE染色后,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在实验操作的过程里引入美学思维,而非仅仅按部就班盲目地操作器械,如此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提高医学生的艺术素养。

在观察组织切片的时候,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细胞、组织和器官切面的、平面的结构,同一结构由于切面的不同,也会产生各种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在观察组织切片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处理好切面与立体的关系。不断的提升形象思维能力。

人体的各种结构又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如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上的微绒毛,大大的扩大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功能;呼吸道粘膜上皮游离面有大量纤毛,可以向咽部做节律性摆动,有利于清除异物,有保护功能;复层上皮和结缔组织交界面弯弯曲曲,扩大了基膜的面积,有利于结缔组织为上皮组织渗透更多的营养物质,并且加强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之间的联系。在观察组织结构的同时,思考其相关功能,可以提升同学们的比较归纳和分析能力。

3.2.2 培养艺术修养,提高医者的综合能力

古罗马医学家盖伦曾说:“医学即是一门博深的科学,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艺术气息的灌溉能净化医者的心灵、唤醒医者对美好的向往、提升医者的服务内涵。

为了提高医者的综合能力,医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比赛,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艺术修养。我校和收藏家上官万平先生共同打造的“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设立在上海健康医学院内,这是我国第一所全面记录和展示现代医学教育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展馆面积500平方米,分为临床医学馆、护理馆、药学馆和医工医技馆,日常展出1500余件展品。走进现代医学教育博物馆,你会被那浓浓的古意、淡淡的书香所倾倒。从1920年的牙科操作台到中外各种医疗器械,从东北第一张医科执照到中华民国第一部药典,从医学教育家颜福庆公函到陈敏章部长上二医毕业证,还有医学教材、教具、文书、处方、信札、药品、雕塑、牌匾、锦旗、奖状、像章、徽标、报刊……,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医学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始终是高要求的,不仅包括智力、技术,更包括道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医学不仅是冰冷的科学,更是人文关怀。这里的一纸一物都能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对医者的敬意、对苦难的反思、对生命的思考、对健康的珍惜,还有内心的温暖!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1543年,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出版了巨作《人体的构造》,标志着近代解剖学的开始,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也曾解剖过尸体,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人体解剖草图,推动了解剖学的进步。解剖绘画在解剖学的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积极参与学校、上海市以及解剖学会举办的各级解剖学绘画大赛,在发现医学之美的基础上,将医学美与人文美巧妙结合,绘制出一幅与医学共鸣的画作;在绘画的过程中,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将理论知识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可以提升医学生对形态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从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领悟,提高学习成绩。

3.2.3 深入临床见习,在志愿服务中展现人文关怀

医学生要掌握医学理论知识,也要走出象牙塔,步入大世界,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医学生的专业知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5]。临床见习和医疗志愿服务无疑是医学生步入职业前的历练场。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学到的知识都是规范的、统一化的、是共性的,不能了解个性的[7]。而临床上每一个个案都不一样,因此,医学生要把握每次见习的机会,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深入临床了解每个病症的个性,提高医者的职业素养。志愿服务更能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医疗志愿服务中,通过提前在工作环境的体验,对病患的倾心交流,能尽早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仁爱之心,亦能从临床接触到的优秀医者身上学到医德与医技。而在社会场所的志愿服务,能够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奉献意识、沟通交流等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在人体形态学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自发地、主动地融入人文意识,可使医学生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相得益彰,既有医学的探索精神,又有抚慰患者心灵的人文精神,培育符合现代医学发展需求,成为医德医技兼备的综合性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丽平.和谐医患关系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7):44-46.

[2] 李兆松,王忠彦.吕海波.试论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124—188.

[3] 张天宝,李方,张宏,等. 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4):3692-3693.

[4] 孙新红.医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研究[J].2017,10(9):1-291.

[5] 陈晋广.现代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J]台湾中医临床医学杂志2009:15(4):268-271

[6] 施宜煌.人文精神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启示[J]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民99,41(2):59-80.

[7]姜海婷.医学之美人文之爱—人文医学名家与医学生面对面[J]中国医学人文2016:2(6):23-26.

Application and experience of infiltrating medical humanities quality education in human morphology teaching

WEI Ya-ninga Yang Lingb

(a. medical imaging institute  b. Department of human anatom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al & Health Sciences,Shanghai 201318, China)

AbstractMedicine is not only a human science, but also a science of benevolence. It is not only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but also carries the doctor's humanistic care, strong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Howeve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of scientific theo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while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and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students is rare.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humanistic spirit is also very few. Doctors only have medical skills but lack medical ethics, 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will deteriorate naturally. In this situation,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medical students. Human morphology is a basic professional course in medical colleges. It is also the first " enlightenment teacher" that medical students meet on the long road of medicine. In the study of human morphology,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feel the beauty of life and humanity. 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human morphology,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medical students perceive the beauty of humanity.

Key wordshumanity; Medical Science; Medical students